首页 资讯 正文

采煤沉陷区“长”出光伏矩阵

体育正文 15 0

采煤沉陷区“长”出光伏矩阵

采煤沉陷区“长”出光伏矩阵

站在一眼望不到头的(de)光伏板(bǎn)前方,61岁的苏喜明眼角眉梢都是笑容。 “我们在(zài)光伏板周围种草、种树、浇水、平整土地,一天200多元,一月下来6000元呢!”5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日图塔村村民苏喜明告诉(gàosù)记者(jìzhě),他过去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jiāménkǒu)就能有可观的收入。 站在高处远眺,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lǜnéng)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guāngfú)发电示范项目(xiàngmù)(以下简称天骄绿能示范项目)区里,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bǎn)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伏矩阵周边种下的树木、牧草等生机盎然。 “过去地下产煤,地上尽是(shì)沟壑,几乎什么也干不了。”苏喜明说(míngshuō),现在的变化归功于政府对采煤沉陷区的改造。 光伏(guāngfú)+储能+生态治理 天骄绿能示范(shìfàn)项目占地(zhàndì)4.2万亩,共有3个光伏区,白音提布光储电站是其中的(de)一个。这是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投建的国家能源集团天骄绿能25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走进白音提布(tíbù)光储电站,连绵的光伏(guāngfú)矩阵宛如一片波光潋滟的“能源湖”,耐旱(nàihàn)植被在光伏板间悄然蔓延。曾经的布尔台采煤沉陷区正焕发新的生机。 “采煤沉陷区因地下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土壤结构破坏,通常无法继续用于农业或(huò)城市建设(jiànshè),属于闲置或低效土地。”白音提布光储电站站长康宏说,光储电站采用“光伏+储能+生态治理”的创新模式,在这里(zhèlǐ)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hé)经济效益。 在白音提布光储电站,55万块光伏板遮住了裸露的(de)地表,抑制了沉陷区(qū)常见的风蚀、扬尘问题,局部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光伏矩阵的支架基础和植被恢复(huīfù)措施可稳定土壤,促进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 这里(zhèlǐ)曾经是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如今(rújīn),在光伏板的“庇护”下,阴凉处种植紫花苜蓿、饲料桑等植物,可(kě)为正在规划建设的养牛基地提供牧草料。而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园区内划分(huàfēn)了多个生态区,种植了大果沙棘和寒富苹果,这些果木不仅每年可为农民创收约700万元,还提升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fùgàilǜ)。 “目前,白音提布光储电站每年(nián)输送约4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等效利用小时数达(dá)1600小时,相当于年减少(jiǎnshǎo)二氧化碳排放28万余吨。”康宏说。 沉陷区(qū)不能一直“塌陷” 伊金霍洛旗全旗(quánqí)国土面积的(de)(de)87%为矿山,已探明煤炭储量560亿吨,累计外送煤炭超30亿吨,每年煤炭产能约(yuē)2.1亿吨。煤炭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而现有70余万亩的采煤沉陷区正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采煤沉陷区不能一直“塌陷”,绿色转型迫在眉睫(pòzàiméijié)。 “天骄绿能示范项目于2021年(nián)实现了并网发电,年发绿电约9亿度(yìdù),节约标煤3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4.1万吨。”参与该(gāi)项目建设的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薛峰说。 2021年,当薛峰和同事最初面对占地面积约4.2万亩的(de)采煤沉陷区时,这里的环境用“恶劣(èliè)”一词形容毫不为过,“地表(dìbiǎo)塌陷、扬尘漫天,土壤结构被严重破坏”。 如今,板下种植不仅令沉陷区绿意盎然,也(yě)为后期(hòuqī)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天骄绿能示范项目通过(tōngguò)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实现采煤沉陷区土地的三重利用,让农牧民喜添(xǐtiān)“阳光收入”。 截至目前,该项目(xiàngmù)已累计发电22亿多度。薛峰表示,企业对采煤沉陷(chénxiàn)区改造(gǎizào)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光伏板项目让“地下不可再生的黑色资源”变为“地上可再生的绿色(lǜsè)资源”,让“采煤沉陷区”变为“秀丽风景区”。 “煤海”之城向(xiàng)绿转型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通过“土地+光伏”“复垦(fùkěn)+农牧业”等方式开展矿山(kuàngshān)复垦绿化,生态平衡(shēngtàipínghéng)系统已见雏形。当地已累计建成绿色矿山47座,17座露天煤矿到期复垦率达96.85%,复垦还地率达94.51%。生态修复、矿区重塑和光伏产业发展共同(gòngtóng)促使废弃矿山变金山(jīnshān)银山,释放出综合效益。 伊金霍洛旗的(de)实践(shíjiàn),也是鄂尔多斯市近年来不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3个,共计22兆瓦,通过绿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消纳模式,推广应用电动(diàndòng)重卡,有力(yǒulì)促进了(le)矿区运输低碳化转型。 该市东胜区完成亿源-泰生煤矿、宏丰-聚鑫隆(lóng)煤矿、腾远-前进(qiánjìn)煤矿3个片区治理,总面积5.44平方公里,种植沙棘经济林1.46平方公里,增加光伏项目(xiàngmù)储备用地3.98平方公里。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正在试点打造“井工+露天”整山整沟(zhěnggōu)治理样板,稳步推进复垦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新模式,已治理面积7.3平方公里,已完成绿化面积330公顷(gōngqǐng),建成(jiànchéng)“光伏+万牛养殖”项目和万亩紫花苜蓿(zǐhuāmùxu)基地。 据了解,鄂尔多斯全市(quánshì)已(yǐ)探明煤炭储量2671亿吨,约占全国(quánguó)的1/6。2024年,鄂尔多斯市生产煤炭9亿吨,约占全国的1/5,完成电煤保供任务5.9亿吨,约占全国27%。 该市(gāishì)能源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超(chāo)20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超35%。 在国家“双碳(shuāngtàn)”战略目标下,鄂尔多斯这座昔日的“煤海”之城,正用科技(kējì)之笔将“黑色基因”改写(gǎixiě)为“绿色代码”,在“双碳”赛道上(shàng)跑出了“生态账本”与“经济账本”双赢的加速度。(本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刘俊平)
采煤沉陷区“长”出光伏矩阵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